十九大報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按蠼】怠崩砟顚睦碚摳吨T實踐、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將全面破解“世界難題”、從田野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防線將實現全面構建,這是十九大報告為全體國民描繪的“健康中國”總體路線圖。未來,中國將沿著十九大畫出的健康中國路線圖扎實前行。
“大數據”推動“大健康”數十萬億市場悄然啟動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這意味著“健康中國”從2016年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的“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已經成為黨中央和各級政府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的理念。
專業人士認為,大健康的思路,與中醫千年以來始終提倡“養生”、“治未病”的思路一脈相承,但這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從醫療衛生、生物技術、營養保健、健康護理、金融、保險、房地產、旅游、酒店與休閑等方面,形成以人為中心的全新服務體系和產業、業態。
我國的健康服務業剛剛起步,未來市場前景廣闊,2016年,我國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突破3萬億元,達到全球第一?!?016-2021年中國大健康產業市場運行暨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預計,2017年中國健康產業規模為4.9萬億元,2021年將達到12.9萬億元,未來五年(2017-2021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7.26%。
與大健康密切相關的是大數據,從事互聯網科技運營的專業人士認為,移動醫療將是大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有兩個改變是必然的。第一個是付費方的改變,第二是醫療服務提供方的轉變。2016年底,一款針對糖尿病的APP推向市場,雖然初期平臺很小,但卻迅速搭上了大特保等互聯網保險企業一起打造新型的保險產品,成功邁出移動醫療走向商業化的關鍵一步。
知名醫藥行業研究員李珊珊認為,未來的移動醫療領域一定會有某一家企業成功開發一種模式,能夠貫穿醫療全流程,而這個全流程一旦被貫穿,會比單純在某個節點上掙扎的其他模式具有更強的競爭力,一旦有企業大獲成功,勢必會顛覆甚至摧毀現有的行業模式。
醫療改革“整體觀”全面破解“世界難題”
全球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公布的報告稱,中國醫療事業的發展是全球進步最大的5個國家之一。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也認為,中國在實現全民健康覆蓋方面迅速邁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更加均衡,改革成就令世人矚目。
多位醫療領域的專家、經濟學家認為,十九大報告中的醫療體制改革整體布局觀念,是破解這一世界性難題的領先思想。
推進全科醫生與??漆t生“橫向聯動”,構建從中心醫院到縣鄉基層醫院“醫聯體”的“縱向聯動”,打通醫療資源分布時空不均的“任督二脈”。業內人士認為,醫聯體能否在醫療體制深層改革中成為“破冰范式”,有賴于三個方面:一是權力的轉換程度及利益的共享程度,地方政府在醫院管理中要敢于“放權”“創新”,才能實現醫務人員技術和能力的持續“激活”、“提升”;二是從制度設計的細節來打造“醫聯體”,在醫保等支付政策、建立上下聯動機制等給予政策支持;三是打通縱向一體化的資源共享和橫向的全科醫生培養機制,對醫生的考核、評定、職稱評審等采取有利于醫聯體資源流動的方式進行。
“健全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是醫改工作的重大指點。專家們普遍認為,藥品招標采購只是藥品供應鏈條中很小的一個環節。中國藥品供應應該“從源頭抓起”,一是狠抓藥品質量,二是嚴控藥品價格。2015年開始,國務院、食藥監總局對新藥和仿制藥重新定義,實現了重要突破,到2018年底,我國將完成首批仿制藥一致性評價,289種國家基本醫療目錄化藥部分的口服固體制劑將有了明確的“評價標準”,這意味著我國的藥品質量管理正在走向“規范化”“精細化”。
藥品流通進入“全程透明監管”時代。2016年以來,安徽等省區食藥監部門牽頭,在全國率先實施“兩票制”,有利打擊了掛票經營、過票洗錢、帶金銷售的藥品流通亂象,在一定層面上擠壓了藥品回扣的空間,具備現代化醫藥產品物流條件的藥品流通集團正在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代”。
專家建議,針對我國縣鄉基層范圍廣、醫療機構數量多、用藥品種少、配送成本大,配送企業因利潤低導致積極性不高及部分藥品短缺,低價藥、“孤兒藥”、急救藥生產廠家少、醫院使用量小、利潤薄等一系列問題,下一階段,一是建立城鄉一體化的藥品流通網絡;二是對低價藥、孤兒藥、急(搶)救藥,給予醫療機構一定比例的自主采購權;三是從制度上約束醫療機構的回款時間;四是在藥品集中采購中,讓藥品生產企業選擇配送企業,落實中標企業的主體責任,配送企業承擔代儲代運業務,鼓勵實行“一票制”。
構筑從田野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防線”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群眾的訴求已從吃得飽轉向吃得好、吃得放心。一方面要嚴管,制定最嚴格的標準,強化最嚴厲的監管,啟動最嚴格的問責,建立起一套科學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另一方面,要加強農業生產的源頭把控,盡最大可能降低污染。
農產品從田野到走上餐桌,一般要經歷生產、運輸、加工、銷售四個環節?!笆称钒踩L險存在于各個環節?!敝袊l生監督協會常務副會長趙同剛表示,每一個環節,都將影響農產品最終的質量安全。
四大環節中生產環節是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源頭,而小戶經營、分散生產的模式,往往使質量安全難以得到保證,而這種隱患肉眼往往難以辨別。像“毒豇豆”,就是在生產中施用了違禁農藥,造成農殘超標;“健美豬”則是在飼料中違規添加“瘦肉精”。在運輸、加工和銷售環節,由于設施缺乏或落后、操作不規范等原因,也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影響農產品的新鮮度或質量安全。
食品監管部門正在不斷加強監管,嚴格準入門檻,通過“嚴進”把好關口。在生產加工環節要著重抓住原料關口,在流通消費環節要著重抓住食品進貨渠道監管。
一些地方還在探索食品“追溯追責”制度。根據這一制度,檢測發現生產基地或食品生產企業質量不達標,將取消整個基地或企業上下游所有公司的市場準入資格,在政府加強監管職責同時,督促生產經營者相互監督,減少督管盲區。